挖掘机工作时油温过高不仅会影响机器性能,还可能缩短部件寿命,甚至引发故障。要有效降温并预防再次过热,可从散热系统维护、设备操作管理、油品选用与监测等方面入手。
散热系统维护
1.散热器清洁
定期清理:散热器表面易被灰尘、泥土、树叶等杂物覆盖,阻碍热量散发。应定期(建议每周至少一次)使用压缩空气或高压水枪(注意压力适中,避免损坏散热器翅片)从散热器背面(风扇侧)向前吹洗或冲洗,清除附着的杂物。
内部除垢:长时间使用后,散热器内部可能产生水垢,降低热交换效率。可使用专门的冷却系统清洗剂,按照说明添加到冷却水中,运行一段时间后排出,再用清水冲洗干净,以确保内部水道畅通。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除垢。
2.风扇检查与维护
风扇叶片:检查风扇叶片是否有破损、变形,如有此类情况,会影响风扇的风量和吹风效果。若叶片损坏,需及时更换;对于轻微变形的叶片,可尝试进行校正,但严重变形时应更换新叶片。
风扇皮带:查看风扇皮带的张紧度,过松会导致皮带打滑,使风扇转速降低,影响散热;过紧则会增加皮带和轴承的磨损。通常可用拇指按压皮带中部,下压量在1015毫米为宜。若不符合要求,通过调节装置调整皮带张紧度,同时检查皮带是否有裂纹、磨损,必要时进行更换。
风扇耦合器:对于采用硅油风扇耦合器的挖掘机,检查耦合器是否正常工作。若耦合器失效,风扇可能无法根据油温自动调节转速。可在发动机运转且油温升高后,感受风扇的转速变化,若风扇转速无明显变化,可能耦合器有故障,需进行检修或更换。
3.散热系统密封性检查
冷却水管路:仔细检查冷却水管路各连接部位,包括软管与硬管的连接处、水管与散热器及发动机的接口等,查看是否有冷却液泄漏迹象。若发现有冷却液渗漏,及时紧固管夹或更换密封垫圈,若水管老化、破裂,应更换新的水管。
散热器芯体:检查散热器芯体是否有泄漏点,可通过外观查看是否有冷却液痕迹,或使用专门的散热器压力测试仪进行检测。若芯体有泄漏,较小的泄漏点可尝试进行焊接修复,严重时需更换散热器芯体。
设备操作管理
1.合理负载运行
避免过载:严格按照挖掘机的额定工作能力进行作业,避免长时间在超过其负荷的情况下工作。过载作业会使发动机和液压系统承受过大压力,产生过多热量。例如,在挖掘较硬的岩石或进行超重物料的装载时,应避免强行作业,可采取适当的破碎或分批次装载等方式。
控制工作时长:长时间连续作业会使油温不断升高,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,每工作23小时,可让设备短暂休息1530分钟,使油温有机会下降。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或进行高强度作业时,更要注意适当休息。
2.优化工作环境
保持通风良好:确保挖掘机周围环境通风顺畅,避免在封闭、狭小且通风不良的空间内长时间作业。若无法避免,可使用辅助通风设备,如工业风扇等,加强空气流通,帮助散热。
避免高温时段作业:在炎热的夏季,尽量避免在中午等高温时段进行长时间作业,可选择在早晚较为凉爽的时候工作,以降低环境温度对油温的影响。
油品选用与监测
1.选用合适的油液
液压油:根据挖掘机的使用说明书,选择适合的液压油型号,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抗磨性、抗氧化性和散热性能。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液压油在性能上存在差异,不合适的液压油可能导致油温升高。例如,在高温环境下,应选用黏度较高且抗高温性能好的液压油。
发动机机油:同样依据说明书要求,选择合适规格的发动机机油。优质的机油不仅能起到润滑作用,还对发动机的散热有重要影响。合适的机油黏度可确保在发动机各部件表面形成良好的油膜,减少摩擦生热,同时能有效带走热量。
2.定期检测与更换油液
定期检测:定期对液压油和发动机机油进行检测,通过检测油液的理化性能指标,如黏度、酸碱度、水分含量、金属颗粒含量等,了解油液的使用状况。一般每200500工作小时进行一次油液检测。若发现油液性能指标超出正常范围,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。
按时更换:按照规定的更换周期更换液压油和发动机机油。长时间使用后,油液会因氧化、污染等原因性能下降,无法有效发挥其散热和润滑等功能。通常液压油的更换周期为10002000工作小时,发动机机油的更换周期为200500工作小时,具体应参照设备说明书。在更换油液时,同时更换相应的滤清器,以保证油液的清洁度。